多维李白,你读懂了多少?


文丨邓兵


诗仙李白

用三首诗

《侠客行》

《蜀道难》

《将进酒》

写尽自己的一生

也写尽无常的人生

若要读懂李白,须先从破除权贵崇拜入手。


李白一生,崇道学儒,志在帝师,而非帝位。


李白是仙,他心中存日月,眼底有烟火。


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是李白;

“少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是李白;

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是李白;

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

与尔同销万古愁”还是李白。


李白是复杂的,也是纯粹的。


在他的世界,生是造化,死是法门。


公元701年,李白出生于大唐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小城托克马克市)。


碎叶城,地处丝绸之路两条主干道交汇之处,出则控扼中亚,入则挟制大唐。公元679年,自秦皇北望以来,中央帝国经近千年努力,终于荡平西域,并在此兴建“小长安”。


开元初,大唐经“神龙”、“唐隆”、“先天”三次政变后,终于迎来难得的和平发展时光。此时,西域的突厥趁势兴起,不久,突骑施汗国占领了碎叶城。


开元初,李隆基为恢复大唐内政及经济,不得不做出暂时割让碎叶,以稳定丝路商道的决策。没曾想,这颗战略地位无比重要的西域明珠从此与中央帝国渐行渐远,再未回到中华的版图。


武周时期,李白的父亲李客携家人自碎叶潜行回蜀,意在助力恢复李唐。为此,李客对于才情天纵的李白极其用心,而李白也潜心好学、自视甚高。


后来,李白拜蜀中大儒、纵横家赵蕤为师,从其习纵横秘术。赵蕤对李白亦师亦友,对其影响甚深。师徒二人名震当时,称为“蜀中双璧”。


这一时期,赵蕤曾著帝王书《长短经》,想来不是趁兴而为。


后来,唐玄宗听闻赵蕤大名,邀赵蕤入仕,被赵蕤拒绝。蕤自此失去踪影,成为史上悬案。而此后,李白也再未向外人提起师徒之事。


由此可知,赵蕤的出现,绝非偶然,大概率乃是冲着李白而来或至少是因他而授,当他将毕生所研所得倾囊相与后,便布衣归隐,这也符合古代文人的理想信念。由此看来,少年李白之身世、才华,乃至理想追求,赵蕤应是第一知音。


李隆基登帝位后,李客遂返回碎叶,不久发生突厥之变,碎叶李氏一脉被屠戳殆尽。在此情形下,李隆基面临两难选择,在内,政局未稳,经济不兴;在外,突厥作乱,逞威边境。最后,作为政治家的李隆基选择了暂时放弃碎叶来化解与突厥的对立,以争取时间来肃清国内敌对势力。


公元719年,李白十八岁,大唐失碎叶。


从高宗得碎叶到玄宗失碎叶,整整四十年。在这四十年里,大唐王朝虽然充满刀光剑影,权力的更迭虽然令人目不暇接,但不可否认,这也是这个王朝充满阵痛却最为风华绝代的四十年。


不久,李白出蜀,仗剑云游,结交东南大隐,暗暗为助力大唐收回碎叶而储备力量。这一时期的李白,像极了隋末的另一位青年才俊(即隐太子李建成),潜游东南,结交豪杰,是那般的潇洒、飘逸,充满豪情。


此时的李白,就像一位隐世侠客,心中充满正义的力量,更怀着崇高的理想,且仿佛领受了莫大的使命,要默默地修炼并且静候时机。


这段时间的经历与他心中的豪情,在他的长诗《侠客行》中展露得淋漓尽致:


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;

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

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;

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

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;

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。

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;

眼花耳热后,意气素霓生。

救赵挥金槌,邯郸先震惊;

千秋二壮士,烜赫大梁城。

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;

谁能书阁下,白首太玄经。


此诗大约作于天宝二年左右,此时的李隆基沉迷玄学,苦释道经。“谁能书阁下,白首太玄经”,这飞来一笔,看似写扬雄,实为劝玄宗。劝他不要沉迷玄学,而忘了帝王之业。


但李白诗的最妙之处尚不在此,而在它的一语三关,一咏三叹。这首诗最后两句才是李白想要表达的真意,看似违和,实是高妙。是写扬雄,为明贬;也是写玄宗,为暗讽;更是写李白自己,乃是悲叹——我李太白,怎就成了独善其身、皓首穷经之人?


李白电影《李白之长安夜未央》


读李白的作品,要充分考虑他的身世、背景和他所处的时代,他之所以被称为“谪仙人”,之所以被世人千古传诵,之所以令人目眩神迷,无限神往,恰在于他的诗。王维的诗是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恰似一副良药,而李的诗,乃是“诗中有道,道中有诗”,暗藏天地玄机。


李白的诗,是穿越时空的存在,是跨越主体与客体的神品,是人类精神的烛火。


李白是如此的天赋异禀、旷古绝伦,所以,其间虽然经历了两次向玄宗献诗而未得重用,他却毫不在意,只认为是机缘未到,仍然默默地等待时运的到来。然而,直到天宝初,这一年,李隆基已近六十岁,李白也四十有二,此时,李隆基自视“功业圆满,赐乐天下”,也再未提及收回碎叶之事。但李白,经多年游历观察,尤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安禄山练兵后,便已预料到大唐潜藏的危机。他知道,大唐边境不安,各地藩镇已逐渐坐大,正日益威胁中央帝国的安全。


这一年,李白再度入长安,并经贺知章举荐,见到了李隆基。


他向李隆基敬献了长诗《蜀道难》,提醒他要留意大唐边患:


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青泥何盘盘,百步九折萦岩峦。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问君西游何时还?畏途巉岩不可攀。但见悲鸟号古木,雄飞雌从绕林间。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!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飞湍瀑流争喧豗,冰崖转石万壑雷。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!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;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。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!


在这首诗里,李白三言“蜀道难”,第一次的长叹“蜀道难”,那是实写蜀道之难;但第二次再叹“蜀道难”,便不可再等闲视之了,那已是剑指唐宫;而他在文尾的三叹“蜀道难”时,已是别有所指——这里的“蜀道难”中,此“蜀道”非彼“蜀道”也,此“蜀道”乃是指的大唐得来不易的“丝路之道”,乃是代指“西域”。试想,蜀中再难,终究是大唐腹地,难与不难,何用他层层推进,一唱三叹?借诗而言志,向来是诗人的特权,李白更是惜字如金,别有所言。他在这里所要呼吁的,乃是西域碎叶旧地之事。同时借碎叶旧事,再次强调唐宫内外之患。所以这后一句“蜀道难”,乃是说“丝路难”,说“大道难”,这里的“锦城”,指的乃是西方的“瑶池”,是当年周穆王拜见西王母之地,也是代指“碎叶城”。上古奇书《山海经》云:凡得道授书者,必拜见西王母于昆仑阙。李白追随赵蕤修道术,入至境,当有此体悟。所以,这里的“蜀道”,当作人间大道之正解。


综上所述,便可明白,为何长安朝天,李白仅此一文,便让贺知章“惊为天人”?如此藏锋露拙,笔力万钧者,除了李白,还有谁人?贺知章才高位重,乃是初唐诗界“一花引得百花开”的扛鼎之人。他的鉴赏力与领悟力岂是常人可比?正因二人皆非凡俗,所以才会“一见钟情”,同列“酒仙”,一生引为知已。


李白见李隆基,献《蜀道难》,其目的在于唤醒他拓边西域,锐意进取的豪情,然而,时光无情,美人娇媚,李隆基早已失去年少时的斗志,蜕变为历史的绊脚石。


李白在李隆基身边待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便离开了,史书上记载为皇帝“赐金放还”,因为“不能容忍他的洒脱豪放的性情”。


但只有李白心中明白,不是皇帝要他走,而是他不愿留。


因为,他终于明白,他心中的那个煌煌大唐再也回不去了,他的“天下大唐”之梦,碎了。


李白又回到江湖之中,呼朋唤友,推杯换盏,借酒浇愁。


这一时期,他写下了千古名篇《将进酒》:


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

他说“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,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”;


他说“古来圣贤皆寂寞,唯有饮者留其名”;


他说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”。


他以一曲《将进酒》,敬大唐,敬碎叶,也敬自己心中未了之梦。


然而,李白终究是李白。此文一出,尤其文尾一句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


整篇文章的意境自此脱胎换骨、超凡脱俗,臻于至境。自此而后,天下文人,莫可与之争者。


奋斗一生,奔走一生,原来道在酒中。一切都是我多虑了啊,世间之事自有其规律,尽人事,知天命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,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不过,今时今日我虽然无法逆天篡改大唐的命运,但他时他日,老天又能篡改唐人顶立潮头、引领群伦之命运乎?


罢了,罢了,盛衰成败,都是自然规律,都是过眼云烟,守住初心,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结局。啊,原来,这就是道啊!原来这就是《长短经》(亦称《反经》)的要义所在啊!


罢了,罢了,我亲爱的朋友们啊,来来来,废话少说,喝酒就好。


大唐不会湮灭,就像这美酒,只要我们心中向往,喝完了还可以满上,大唐今日衰败之后,也必将择日而重生。


大概也正是在此时,李白才读懂了赵蕤,诗仙才真入了道门。


所谓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

李白这三首诗,从一语三关,到一语双关,到万物归一,直抒胸臆。一代诗仙,终于挣脱纷繁世事的束缚,从此登堂入室,参透大道,贯穿寰宇,守护天下苍生。


“诗仙”二字,饶是美誉,于他,不过是相互成全。


他,是大唐的李白,是人间的李白,更是纵横天地,与时光并存,旷古而不朽的李白。


-完-